余姚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积极探索一二四六八引擎一体联动共铸 [复制链接]

1#

望谟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国扶办挂牌督战为契机,汇聚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磅礴力量,以“夯基、换脑、育才、造血”为目标,按照“一方牵头、四方共建”模式,由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牵头,整合省州县联合督战队、宁波余姚市和贵阳市等定点帮扶单位、平安银行和蓉中电气等社会帮扶力量、村支两委“四方”力量,探索“一二四六八”引擎(一核引领、两翼并进、四方发力、六缸牵引、八齿驱动),共铸“五共五好”(共塑好支书、共育好班子、共带好队伍、共建好机制、共创好产业)扶贫新路径,守住脱贫摘帽底线任务,筑牢返贫致贫坚固防线,推动“强党建、稳脱贫、奔小康”示范创建工作,助推扶贫成效质量高、成色足,坚决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截止目前,坡头村的贫困发生率从75.99%下降至9.9%;新华村从53.36%下降至9.77%;大湾村从60.4%下降至9.4%;猫寨村从44.6%下降至9.67%;边王村从57.55%下降至9.91%。

“一核引领”,共塑好支书。以实施村支书为“一核”的夯基工程,统筹各方力量,共塑村党组织“领头羊”,铸强农村党建“核动力”。一是共搭“平台”,培强“硬核”。按照“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担当精神强、服务意识强”的标准,共同推选培育品质好、威信高、办事公道、能力强的党员担任村支部书记,采取定向培训、定点培育、定岗锻炼“三定”的方式,以村支书为重点培养对象,推送到福建蓉中村、贵阳白云区等村干部培育基地学习培训,多方培育村支书,共塑基层党建引领工作“领头羊”。目前,坡头、大湾、新华的村支书由镇级选派干部担任。二是共建“夜校”,练强“本领”。围绕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履职能力教学主题,依托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望谟县脱贫攻坚省州县联合督战队,宁波余姚市、贵阳市等帮扶资源,以及平安银行、蓉中电气等社会帮扶力量共建“干部夜校”,以培养村支书为重点,量身定制培训菜单,精心选配师资,邀请专家、教授、导师等,采取现场教学、“线上直播”等授课方式,开设基层党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课程,让村支书准确掌握党员发展、组织生活会等的程序和要求,提高村支书履职能力,锤炼能力过硬、本领高强的“领头羊”。目前,组织各村支部书记到余姚、福建、贵阳等地培训学习,邀请专家到村培训5次。三是共推“3+N”,配强“一肩挑”。依托蓉中村、望谟县、国务院扶贫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蓉中培训基地3方资源,及涉及企业联建成员“N”方资源,建立“3+N”人才培育长效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成果共建的多元化合作模式,形成望谟本土输送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人才、企业检验人才、反哺望谟发展的闭合式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培育好支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有序地推进村支书、主任“一肩挑”。目前,望谟县打易镇边王村已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

“两翼并进”,共育好班子。以村“两委”班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两翼”,共育村“两委”班子,激活“两翼”齐飞。一是组织联建,共选“好苗子”。坚持党建引领,在就业链上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实行组织联建,夯实战斗堡垒。实施望谟、余姚两地东西部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高位推进,密集互访,互动衔接。建立帮扶单位与挂牌督战村示范创建联合党支部,定期召开支部联建会议、开展党建联建等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共同将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4名对象发展为党员,择优培育为村后备干部。二是班子联管,共培“领头雁”。充分整合力量,实行望谟余姚劳务协作联合党委进行两地双重管理,共同负责支部党员发展及日常教育、管理、培训,共同管理村“两委”班子、村后备干部,分批分期组织外出培训余人次。整合望谟县在余姚市挂职干部、务工党员、县人力资源公司余姚分公司职工力量,共同推行两地党员干部联系包保务工群众的“联十包十”机制。搭建东西部协作学习交流平台,分批互派干部交流学习,实行“双向互挂”,助推两地协作走深走实。注重提升18周岁至45周岁有效劳动力的就业能力,通过“二元制”等方式,培育致富带头人9名。三是扶贫联抓,共育“接班人”。积极探索党建联建共建,全力推进党建扶贫+就业帮扶、教育扶贫等“1+X”帮扶模式。实施“蜂王”行动,挖掘望谟籍在余姚务工中有能力、有经验、号召力强的青年,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对符合条件的“蜂王”给予补贴,着力发挥“蜂巢”效应。整合72名帮扶单位下沉力量,强化帮带作用,通过“四逐四准”共查短板弱项、共同分析研判、共找方法路径,提升村干部解决问题能力,带领村“两委”解决脱贫攻坚问题个,共同培育乡村振兴“接班人”。

“四方发力”,共带好队伍。充分利用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省州县联合督战队、余姚市和白云区等定点帮扶单位、平安银行和蓉中电气等“四方”帮扶力量,共同带好“三支人才”队伍。一是实行“结对帮带”,共带“村网格员”。坚持抓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持续深化村民小组长网格化管理,动员有发展意愿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壮年、产业发展带头人等农村“先进分子”担任“网格员”,充实村后备干部力量,以“智志”双扶为载体,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开展帮带,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已带出9名致富带头人、2名返乡务工青年为“网格员”。二是实行“组队帮带”,共带“三队一组”。聚焦“强党建、稳脱贫、奔小康”主题,以“育才”为目标,整合各级帮扶力量,采取分组带队伍的方式,结合干部特点,将村级指挥部成员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带好名的党员先锋队、同心突击队、乡贤服务队、互助小组四支队伍成员,积极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带领“三队一组”开展各类宣传余人次,逐村逐户走访群众余人次,凝聚干群智慧力量,解决各类矛盾和困难次(件),助推脱贫攻坚质量高、成色足。三是实行“业务帮带”,共带“五员队伍”。坚持以“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为方向,利用县委党校、村级活动室等平台,邀请涉及县直职能部门业务骨干上课,全力抓好公共服务员、就业指导员、文化服务员、社会治理员、党建指导员“五员队伍”建设和帮带工作,分批次组织有发展意愿的外出务工青壮年、职业院校在读学生、产业带头人等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人(次),提升队伍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打造一支能力素质过硬的扶贫工作队。

“六缸牵引”,共建好机制。以实施党员干部、创业带富、小康建设、教育扶助、文明示范、防贫扶助保障“六大激励机制”为驱动,形成“六缸牵引”提振干群群众精气神,护航脱贫攻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同步小康。一是注重励志,共施“两个育才工程”。注重抓好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激励工作,制定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激励机制,严格考核评估,每年拿出村集体经济积累的20%作为村干部、党员的奖励资金,即分别拿出村集体经济奖励部分的50%、30%、20%对村支书、村主任连续4个季度考核被评为“好”等次,其他村常务干部、聘任干部连续4个季度考核被评为“好”等次,年底积分为80分以上的党员进行奖励。同时,结合致富带头人在本村带动效果,对符合条件的以免息使用创业示范带动激励资金等方式进行奖励,激活致富带头人的干事创业热情。二是注重自治,共施“两个兴村工程”。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注重自治,通过院坝会、火坑会、座谈会、共商会等方式,与群众一起共商建立评选文明示范户、小康示范户激励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引导群众主动融入扶贫、乡村振兴等工作,制定村规民约,传承良好道德风尚,加强村级环境卫生整治、水土资源管理利用,治理早婚早育,打击村霸恶霸,治理不赡养老人、不送子女上学等不良行为,树立良好民风村风,每村每年底评选出若干个“文明示范户”和“小康示范户”,唤醒村民对美好家园共识,给予表扬和一定的资金、物质鼓励,激活群众内生动力。截止目前,挂牌督战村评选“文明示范户”户,其中,新华村40户,大湾村20户,坡头村33户,猫寨村20户。三是注重防贫,共施“两个保障工程”。对督战村内建档立卡欠稳脱贫农户和处于贫困边缘的非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因病、因学、因灾、被盗可能导致返贫、致贫的,制定教育扶助、防贫扶助保障激励机制,为其购买防贫扶助保险,抓好脱贫户、“边缘户”人群防贫扶助保险工作,做好高中(中职)在校学生、大专以上以及“二元制”结业学生教育扶助激励工作,增强欠稳脱贫农户和处于贫困边缘的非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截至目前,5个挂牌督战村给贫困户和边缘户购买防贫扶助险户人,其中,边王村贫困户户人购买防贫扶助险,边缘户3户12人购买防贫扶助险;乐旺镇坡头、大湾、新华、猫寨4个挂牌督战村贫困户户人购买防贫扶助险,边缘户14户78人购买防贫扶助险。

“八齿驱动”,共创好产业。深化运用产业革命“八要素”,突出党建引领,抓住产业选择、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和利益联结等关键环节,发挥“八要素”的“齿轮驱动”作用,抓实产业扶贫。一是因村精选产业,共铸“造血”功能。立足现有资源,结合村情实际,调整“长中短”产业发展布局,精准选择产业,培育让群众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发展板栗亩、中药材1亩、珍珠李亩的种植业和猪(牛)头、生态鸡5万羽的养殖业,合理在油茶、板栗林下套种“五小作物”(小黄豆、小花生、小西红柿、小辣椒、小饭豆),实现以短养长,切实稳定群众增收渠道。共商共建因村施策,组织村民发展辣椒、砂仁、黑鸡枞菌和养鸡、养鸭等庭院经济,保障基本增收渠道。二是因地精准施策,共推“特色”产业。结合土地分散的特点,围绕“五小产业”通过鼓励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自主发展庭院“健康菜篮”,种植生态扶手瓜、冰脆李、小辣椒等蔬菜和水果,养殖生态本地鸡、本地鸭、本地鹅等家禽,探索出“庭院经济”发展新路子,发展“庭院经济”14亩。通过“飞地”形式,整合多万扶贫资金入股其它地方的生态养鱼、畜禽养殖、光伏发电等项目,拓宽产业扶持面。盘活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林地、承包地、宅基地“三块地”,在安置地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增收驿站,发展飞地产业,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目前,在县内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17个。三是因户精确扶持,共造“特色”品牌。坚持生态绿色有机打造产业品牌,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流转农户土地规范化建设和农户自种两种方式,实施种植主导产业花椒等高杆作物项目,鼓励群众短期自选套种矮杆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持续推进扶贫养殖项目,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带动本地务工,实现农户享受扶贫产业带来的就业、分红双收益。充分发挥合作社推动产业发展、就业扶贫的关键作用,通过村“两委”领办“村社合一”,实行联盟管理,共建集产业、就业、创业、消费等业务为一体的“联盟式”合作社,带动户贫困户入社,由合作社领办5个增收驿站,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52人,确保群众实现“务工+产业”双增收。

实践证明,通过抓实“一二四六八”引擎,铸牢了“五共五好”扶贫新路径,扎实推动了挂牌督战村“强党建、稳脱贫、奔小康”示范创建工作,共同守好了脱贫摘帽底线,共同筑好了防贫返贫防线,成效明显,模式新颖,农民得实惠,为脱贫攻坚高质量、成色足以及下步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干部基础、制度基础、发展基础、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截至目前,5个挂牌督战村已全部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就业扶贫全覆盖、贫困户入社全覆盖、庭院经济全覆盖、消除视觉贫困全覆盖“五个全覆盖”。

通讯员王兵

编辑彭芝莉刘义

编审陈俎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